访问官网
帝国理工学院 ImperialCollege 成立于1907年,曾是联邦大学伦敦大学的一个加盟学院。学院于2007年7月正式脱离伦敦大学成为一所独立的大学,简称帝国理工,也称伦敦帝国学院(ImperialCollegeLondon),罗素大学集团成员之一。帝国理工学院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伦敦大学学院并成为G5精英大学。G5精英大学,代表着英国大学的最高学术水平。作为一个专精于科学技术和医学的大学,帝国理工和麻省理工在全世界享有同等的声誉,研究水平被公认为是英国大学的三甲之列。院校概况帝国理工提供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共有五个学院,工程学院,医学院,自然科学院,生命科学院和商学院。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人文系,提供选修的政治,经济,历史,艺术和语言课程。通常被认为是英国最严格的大学,它授予一等学位的比例和每年的淘汰率都十分引人瞩目,尽管它是英国入学标准最高的大学之一。帝国理工一贯在英国各种大学排名中名列三甲。综合近来各种大学排名数据,尽管帝国理工是专攻科学的大学,它仍然能够占据综合排名第三的位置,同时排在许多工程和医学院排名的榜首。从世界上来说,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的2007全球大学排名表显示,帝国理工世界总体排名第五,在工程和信息技术世界排名第六位 欧洲第二 ,医学世界排名第七,科学世界排名第十三,商学院也排名全欧洲前列。帝国理工学院拥有大约2800名研究人员,其中53名为皇家学会会员 FellowofRoyalSociety ,57名为皇家工程学院院士 FellowoftheRoyalAcademyofEngineering 。同时,帝国理工过去的成员中,有14个诺贝尔奖和2个费尔兹奖得主。2004-5年度,学生总数11,152人,其中海外学生 非欧盟 约占26.5%。地理位置学校坐落于于伦敦标准的富人区–南肯辛顿,与著名的海德公园、肯辛顿宫 戴安娜王妃生前住处 仅咫尺之遥。这里的博物馆值得一去,很多大型超市也可步行到达。帝国理工学院的建筑风格有着典型的折衷派风格,集古典与现代为一体。校园环境帝国理工是一个开放式的大学,由众多分散的校区组成,但大部分院系还是在南肯星顿校区,位于英国伦敦久负盛名的海德公园南边和皇家阿尔伯特大堂旁,在伦敦的西敏寺市和皇家肯星顿和切尔西区交界处,一个学术机构密集的区域。自然历史博物馆,科学博物馆,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皇家艺术学院,皇家音乐学院以及皇家地理协会都在附近。还有两个较大的校区并不在伦敦,贝克郡的SilwoodPark校区在和在伦敦东部60英里的崴校区(WyeCampu)。南肯星顿校区中央的女王塔,是校园里的标志性建筑。塔高287英尺 85米 ,是从前帝国研究院 ImperialIntitute 唯一保留下来的建筑物。它原来是一座大楼的一部分,塔内还有以前设置水缸的大堂。在1960年代,帝国研究院拆卸,帝国学院在研究院的原址扩建。1966至1968年,塔进行改建,成为一座独立的建筑物。塔里面悬挂着10口大钟,是1982年来自澳洲的礼物,以王室成员的名字命名。每有重要的王室成员生日或其它王室纪念日,大钟都会在下午打响。所有的院系都有自己的图书馆,学院在南肯星顿校区还有一个中心图书馆,其中包含了科学博物馆的图书馆,面向登记的公众开放。中心图书馆,24小时开放,每周五晚2300关闭进行打扫,周六上午11点重新开放。 2000年校友加里·田中捐赠两千七百万英镑帮助建立了一幢新的商学院大楼,被命名为田中商学院 TanakaBuineSchool ,目前又被普遍叫做ImperialBuineSchool。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于2004年命名田中商学院的正门为帝国学院的正门。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 THES 的2007全球大学排名显示,伦敦帝国学院世界排名第五。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 THES 的2008全球大学排名显示,伦敦帝国学院世界排名第六。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 THES 的2009全球大学排名显示,伦敦帝国学院世界排名第五。而在2010年的世界大学排行榜上,伦敦帝国学院排在第七的位置。而上海交通大学制作的ARWU排名中,帝国理工一直位居第23位,而牛津和剑桥也仅位居第13和第15位,一般认为ARWU太过于重视美国大学和理工科大学。在理工科方面,帝国理工为欧洲第一,在全球位居第四 2005,2006 。这些著名理工科大学有帝国理工 Imperialcollegelondon),麻省理工 MIT),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UCBerkeley),加州理工 Caltech),斯坦福大学 tanford),佐治亚理工学院 GaTech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UIUC 和瑞士联邦理工 wiFederalIntituteoftechnologyZurich)。在英国学校排名 TimeGoodUniverityGuide 中,帝国理工位居第3,在1999年、2000年、2001年曾经超过牛津成为第2。历史沿革帝国理工于1907年由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1845建立的皇家科学院 RoyalCollegeofScience ,大英帝国研究院 TheImperialIntitute ,皇家矿业学院 Royalchoolofmine)和伦敦基蒂戈蒂学院 CityandGuildofLondonIntitute 合并组成,尽管这三所学院仍然在宪制上保留着自己的实体,帝国学院在1907年七月获得了皇家特许状,成为一个实际上统一的实体。1960年代,随着兼并前帝国学会 ImperialIntitute ,现在的南肯星顿校区基本成形。随后,圣玛丽医院医学院 1988 ,国家心脏和肺学会 1995 ,查令十字和西敏寺学校 CharingCroandWetminterchool,1997 先后并入帝国理工,组成医学院,作为帝国学院的第四个宪制学院。1997年,帝国理工医学院兼并了皇家研究生医学院,皇家妇产科学会,2000年又兼并了肯尼迪风湿病学学会。同样是2000年,帝国理工又兼并了并不是十分知名崴学院 WyeCollege 作为它的一个分校区,主要研究环境科学。人们认为帝国学院的目的主要是获得崴学院所拥有的大量土地,帝国学院于2005年12月6日宣布崴校区吸引了10亿英镑的投资,将被建成一个世界级能容纳12500人的生物燃料研究中心。2002年,维持了几十年的宪制学院系统被废除,而采用了新的院系制度。2002年英国《泰晤士报》的全英排名榜中排行在第三位;此校曾在英国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研究评估中,NationalHeart、LungIntitute、纯数学、电脑科学、化学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矿业工程、Metallurgy和Material等均取得5星,而Pre-ClinicalStudie、生物化学、生物科学、化学、物理、应用数学、统计及运算研究、工程、电机及电子工程、历史等均获得5分。 分数由5星至1星,最高为5星 2005年底,学院宣布将合并物理科学院 FacultyofPhyicalScience 和生命科学院 FacultyofLifeScience 组成新的自然科学院 FacultyofNaturalScience 。2005年12月9日,学院宣布计划退出联邦制的伦敦大学,并正式开始与伦敦大学磋商相关事宜。2007年,学院成立100周年之际,正式脱离伦敦大学,成为一所独立的大学。研究水平帝国理工是英国研究收入最高的一所大学之一,在2002-2003年度,研究收入达到一亿六千七百万英镑。这些收入包括政府,慈善机构和商业机构的资助。帝国理工学院2001年12月的研究评估中,75%的教员达到5*级,是英国最高的。学院评分为6.68 7分满分 ,排名第二。学院在生命和自然科学方面的高级研究有着世界级的声誉,通常被认为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相当,甚至在这个特定的领域超过了它们。院系设置参照院系设置 英文 工程院航空航天系生物工程系化学工程和技术系土木与环境工程系计算机系地球科学和工程学系电子工程系材料科学和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生命科学院生物学生物医学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医学院临床医学流行病学,公共健康和初级保健研究科学肯尼迪风湿病学学会药学国家心脏和肺学会神经系统和心理健康外科,肿瘤学,生殖生物学和麻醉学自然科学院化学系科学,技术和医学历史系数学系数学科学学会物理系商学院金融工商管理风险管理国际健康管理工商管理(硕士)MBA帝国理工的MBA与哈佛的MBA齐名,帝国理工MBA课程的学生一般是一个班,130人左右,5人一个小组共同完成一个课题报告,帝国理工重点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进入帝国MBA班的学生是跨国猎头公司的目标,100%的帝国理工MBA的学生在没有毕业时就进入了他们的名录,就是说毕业之后就可直接进入签约公司工作了。学费:10560;学制:1年;入学要求:大学本科毕业;语言要求:雅思7分或托福590。强势学科:工程类,科学类,商科,医学。本科课程:A-LEVEL或IB成绩 具体要求视申请专业要求而定 ,或预科毕业,成绩优秀 具体要求视申请专业要求而定 国内高中毕业学生不能直接进入本科学习!硕士课程:国内重点大学本科毕业,有学位,专业课成绩不低于85分。语言要求:IELTS7.0或以上;TOEFL630或以上;住宿大约1万名学生中约3,100是住在学院自有或学院控制的住处。这儿有家具齐备的单人和合住的房间,和共用的休息室,厨房,洗澡间和洗衣房。一般地说,学校保证为大学一年级新生在学院内或学院间提供住处,其次优先安排第一年的海外研究生。学生宿舍办公室将提供许多帮助为学生找到合适的住房,另外学生也可以选择住在学校外。有包伙和自助两种,新生全都有住校舍的保证,校方也可协助联系出租私房和旅馆住房。新生不仅可以申请学院内的宿舍,如果运气好的话,还可以申请到伦敦大学本部的住宿。
进入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官网
伦敦, 公立, 教育, 英格兰 英国